吳啟銘 發表於 2016-7-18 15:54:18

隱藏於「月亮」的奇幻旅程/林廣

隱藏於「月亮」的奇幻旅程/林廣
       ——評析林郁凌〈心照不宣〉

  對我來說,寫這篇詩評是一大挑戰。因為以前從沒看過林郁凌的詩,但從一首詩就要進入詩的內裡,實在是太難了。何況她運用意象的手法頗具原創性,語言的躍動也非比尋常,不像前輩詩人風格較明確,意象的開展也有一定的脈絡可尋,所以想要解讀得圓融,真的不容易。但因為我滿喜歡這首詩,就強作解人,姑妄言之,也請各位詩友姑妄聽之。
  在解讀之前,要請大家注意一件事:當你在讀這首詩時,請以空白的心進入,不要抱著任何成見,也不必在意是否讀懂這首詩,重點在於你有沒有被詩中的意象觸動,只要被觸動,這首詩跟你之間就會產生微妙的感應。即使只是一句話,一個意象,也能在你心中留下深深的刻痕。

〈心照不宣〉/ 林郁凌

月台是讓月亮離開的地方
它們都有共同的截角
每天讓自己多一些傷
少一點光
 
在每個緩慢上升的軌道中
有的月亮選擇走偏
有的則爲了變淡
而停下來
 
有些月亮彎得太厲害
被一一指認了出來
昨夜割傷的耳朵
還隱隱作痛
 
有時候
你到了比較遠的城市
只想做一些反悔的事
迷路時
就在愛人的屋頂
掉落
假裝那天從月台離開的
不是自己
 
(賞析)
  這是一首很奇特的詩。因為作者通過「月亮」這個意象,把曖昧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  也正因為這種高度的曖昧,會讓讀者在閱讀時添增不少揣測的樂趣,而且很可能每個人所想的都不相同。所以我不從作者到底想隱藏甚麼切入,而是從意象表達的角度,來看作者到底是如何隱藏,才能造成如此吸引人的曖昧。
  如果說〈心照不宣〉是首奇詩,「月台是讓月亮離開的地方」,就是奇句。事實上,月台跟月亮之間毫無關聯,作者卻由「月台」的月字,觸發聯想,讓兩者之間產生新的連結。不僅如此,「截角」的出現也是極其曖昧的。為何月台與月亮之間會有「共同的截角」?早期進入月台時,站務員就會在車票上剪掉一截,這就是「截角」。截角代表的意義是無效,在此象徵失去了生命的某一部分。因為失去,所以會「讓自己多一些傷/少一點光」。
  到了二三段,「月亮」的面貌就變得更加多元。在一般的認知裡,「月亮」只有一個,所以不會用「有的」或「有些」這些語彙。但作者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去看,每天月亮的升落、明暗,其實各有不同的風貌。「有的月亮選擇走偏/有的則爲了變淡/而停下來」。月亮的本體並無改變,但從觀者的角度去看,就會有陰晴圓缺,當然也可以賦予它不同的性格。「選擇走偏」和「爲了變淡/而停下來」,都是作者藉由擬人筆法創造的新意。讀者會在這兩種不同的形態中,玩味其中含蘊的微妙情懷。
  「有些月亮彎得太厲害/被一一指認了出來」,指的是弦月。那個「彎」字,不但點出弦月的特質,也暗示生命的另一種變化。這變化不同於前段的「走偏」和「變淡」,而是嚴重的「彎曲」。但在「指認」之後,為何會說:「昨夜割傷的耳朵/還隱隱作痛」呢?小時候,長輩都禁止孩子用手指著月亮:「再指,你的耳朵就會被割傷。」作者活用了這個傳說,用來傳達內心的「痛」。這種連結是很有創意的。
  前三段很明顯是藉著「月亮」的變化,來抒發內心的某種傷痛;到了末段,寫法又不一樣。原本第三人稱的「月亮」,突然變成了第二人稱「你」。這是一個奇妙的轉折。「有時候」三字對「你」而言,本該帶有揣測的意味,作者卻寫得極為肯定。他提到兩件事:一是「你到了比較遠的城市/只想做一些反悔的事」,二是「迷路時/就在愛人的屋頂/掉落」。從這篤定的口吻,我們可以推測:「月亮」很可能就是作者自己。但她不願明說,只讓有心的讀者自行揣測。所謂「各花入各眼,萬妙自紛陳。」既然每個人看到的都不大一樣,又何必用某種定論來限制這首詩呢?
  我覺得這首詩以嶄新的意象,創造了高度的「曖昧」,唯一能拉近作者與讀者距離的就是感情的共鳴。當你侷限於文字本身的含意,可能步步都是荊天棘地;當你用心去貼近「月亮」,感覺她生命的皺褶,或許你才能恍然了悟,為何作者結語要假裝:「那天從月台離開的/不是自己」。這句話跟首句「月台是讓月亮離開的地方」相互呼應,也互相矛盾。而我們也在這樣的呼應與矛盾中,領會了作者為何要將詩題命為「心照不宣」的原因。

浪激天涯 發表於 2016-7-18 21:27:48

欣赏美诗美评 欢迎新朋友

白世纪 發表於 2016-7-19 21:52:19

好詩好評,相信能對詩友們的學習幫助良多,謝謝林廣老師 

末儿 發表於 2016-7-22 19:42:12

{:1_468:}{:1_468:}確實是意境非常不錯的詩歌,欣賞學習了

蔡真 發表於 2016-7-24 18:55:58

感謝美詩好評引導我們進入詩的奇幻世界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隱藏於「月亮」的奇幻旅程/林廣